发布日期:2025-11-08 浏览次数:
免费USDT游戏,免费USDC游戏,免费链游,USDT小游戏,USDC平台,注册送虚拟币/盘点2025年最新免费USDT/USDC小游戏和链游平台,支持中文注册,无需实名认证,注册送币,边玩边赚,适合加密新手与老玩家!2025年11月4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白家犯罪集团案一审宣判,主犯白应苍因犯诈骗罪、故意杀人罪等12项罪名被判处死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执法人员在清查其白应苍资产时发现,这位掌控缅北41个电诈园区的核心头目,名下仅余一张余额3.7元的农行卡、一辆2015年款路虎汽车及一套尚未还清尾款的昆明按揭房。
就在外界疑惑其巨额赃款去向时,一条隐秘的资金链路浮出水面——通过18个加密货币钱包,白应苍仅通过其前妻周寒琼(对外称“白琬婷”)累计向境外转移2.3亿枚加密货币USDT(按当前汇率折算约合人民币16.1亿元),白琬婷是这起跨境洗钱案的关键执行者。
白应苍在2024年1月被缅方移交中方前,已与白婉婷办理离婚手续——这一时间点恰好卡在案件侦办关键期,明显是预判到家族将覆灭,提前通过离婚分割财产,将大部分转移至海外的资产登记在白婉婷名下,试图让非法所得“合法化”。白婉婷虽常出现在白家公司,却从未直接参与运营管理,这种“边缘身份”搭配离婚操作,让她暂时未被列入涉案指控名单。
作为转移资产的核心人物,白婉婷在2023年果敢冲突期间,就已参与将白家资产转移至泰国等地;2024年7月,她更是通过境外KYC账户,分47笔将USDT兑换成港元,在香港一次性付款买下带租约的工业楼,登记在自己与一双儿女成立的BVI公司名下。即便离婚后,她仍曾为白应苍奔走求情,后续却行踪不明,社交媒体最后更新停留在2023年12月的家庭合影,有消息称其已携子女定居第三国,但尚未有官方证实。
面对中国法院的资产执行申请,白婉婷的律师在香港庭审中以“资金系离婚后赡养费”为由抗辩,但法官当场反问“赡养费需要上亿美元吗”,直接戳破其说辞漏洞。事实上,这场离婚的核心逻辑是“资产隔离”,而非感情破裂——白婉婷持有并管理的海外资产,本质仍是白家的非法所得,随着跨境追赃程序推进,这些资产终将被纳入追缴范围。
白应苍转移的2.3亿枚USDT,并非单一诈骗案件所得,而是其掌控的缅北电诈帝国长期疯狂敛财的“资金结晶”。法院审理查明,以白所成、白应苍为核心的犯罪集团,在缅地区依托2000人规模的私人武装,建立了苍胜科技园、百胜园区等41个专业化电诈园区,形成“金主入驻、武装护诈、技术支持、资金洗白”的完整犯罪链条,涉案赌诈资金累计超290亿元。
这些电诈园区堪称“高效运转的诈骗工厂”。园区内,数百名被胁迫的“员工”每天工作超12小时,通过虚假投资理财、刷单返利、冒充公检法等话术,针对中国境内公民实施精准诈骗。从上海老太太的50万元养老钱,到普通民众的毕生积蓄,每一笔赃款都会在24小时内完成初步归集。据案件卷宗显示,单个电诈园区日均诈骗流水可达数百万元,高峰时期苍胜科技园单日资金净流入超千万元,这些分散的诈骗所得最终通过园区财务系统汇总至白应苍直接掌控的核心账户。
与传统现金转移不同,白家选择USDT作为赃款转移核心载体。作为锚定美元的稳定币,USDT兼具虚拟货币的跨境流通性与价值稳定性,可规避银行转账的监管追踪,成为缅北电诈集团的“洗钱标配”。白应苍在园区内部搭建了专属虚拟货币转账通道,要求各诈骗团队统一将赃款兑换为USDT后,转入其指定的加密货币钱包,形成“诈骗收款—人民币兑换USDT—钱包归集”的标准化流程。
法院启动“天网追赃”行动后,技术侦查团队通过区块链溯源技术,成功锁定了白应苍用于转移赃款的18个加密货币钱包地址。这些钱包均未进行实名登记,且分散注册于多个境外加密货币交易平台,部分钱包还启用了混币服务,通过与其他用户资金混合转账的方式掩盖资金流向。但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特性,仍完整记录了每一笔交易轨迹,最终拼凑出2.3亿枚USDT的转移全貌。
资金转移的关键节点集中在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期间——这正是缅北局势动荡、中方启动对白家通缉的关键时期。技术数据显示,白应苍通过园区内部技术团队,分批次将钱包内的USDT向外转移:首批约5000万枚USDT直接转入白婉婷控制的加密钱包,后续1.8亿枚USDT则通过12个中转钱包拆分转账,每笔转账金额在500万至2000万枚不等,避免因单笔金额过大引发平台预警。
2024年7月,已与白应苍办理离婚手续的白婉婷,成为赃款“落地变现”的核心执行者。她利用境外KYC(客户身份验证)账户,将累计2.3亿枚USDT分47笔完成兑换,最终折算为港元转入其控制的境外银行账户。整个兑换过程选择在不同时段、通过多个交易通道完成,每笔兑换金额控制在500万港元以下,刻意规避大额交易监管。兑换完成后,白婉婷迅速出手,以一次性付款的方式,在香港荃湾购置了一整层带租约的工业楼,该房产被登记在她与一双儿女共同成立的英属维尔京群岛(BVI)空壳公司名下,实现了“虚拟货币—法定货币—不动产”的最终转化。
白应苍与白婉婷的“离婚”,在整个赃款转移计划中扮演着关键的“障眼法”角色。两人的婚姻本就带有家族联姻属性,白婉婷长期以“家属”身份参与白家事务,却从未在集团公司担任正式职务,这种“边缘身份”为后续资产代持埋下伏笔。
据知情人士透露,两人于2024年1月正式办理离婚手续,而这一时间点恰好卡在白应苍被缅方移交中方、案件进入司法程序的前夕。离婚协议中,白应苍“自愿”将大部分“夫妻共同财产”划归白婉婷所有,看似是感情破裂后的财产分割,实则是精心设计的资产隔离策略——通过离婚将非法赃款与自身彻底脱钩,试图让白婉婷以“合法继承人”的身份持有海外资产,规避司法机关的追缴。
在香港高院审理资产执行案件时,白婉婷的代理律师果然以“涉案资金系离婚后赡养费”为由提出抗辩,试图将巨额赃款包装为合法财产。但这一说法当即遭到法官驳斥:“若为赡养费,何须上亿美元规模?且资金流向与白应苍电诈赃款的区块链轨迹完全吻合。”法院经审理查明,白婉婷购置香港工业楼的资金,与白应苍转移的2.3亿枚USDT存在直接的资金关联性,最终裁定支持中方的资产执行申请,该房产已被香港高院依法查封。
尽管白应苍的洗钱网络设计精密,但在全球反洗钱体系与区块链溯源技术的双重打击下,其转移的赃款正逐步被追回。目前,中方司法机关已通过国际执法合作,冻结了白应苍名下18个加密货币钱包及关联账户,累计追回涉案资金折合人民币超3.2亿元。针对香港荃湾的工业楼资产,内地法院已与香港高院建立司法协助机制,后续将依法启动资产处置程序,变现后返还受害群众。
值得注意的是,这起2.3亿枚USDT赃款转移案,也暴露了缅北电诈集团跨境洗钱的典型套路:以虚拟货币为转移通道,以离岸公司为资产载体,以离婚分割为避罪手段,形成“产、运、存”一体化的洗钱链条。但随着各国对虚拟货币监管的强化,以及中缅等国跨境执法合作的深化,这种“避罪套路”正逐渐失效。截至目前,已有多个为白家提供虚拟货币转账服务的平台被调查,3名参与洗钱的技术人员被依法抓获。
目前,针对白家剩余海外资产的追赃工作仍在持续推进,更多涉案资金的去向有望逐步查清。
最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触更优秀的人也可以让你成为同样的人,欢迎关注官方公号:灰产圈
灰产圈:培养你的发散性思维 解密互联网骗局、实战揭秘互联网灰产案例、网赚偏门项目解析、分享网络营销引流方案。深挖内幕、曝光各类套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